臺灣乳白蟻巢是以森質纖維為主和一些土質、砂粒、白蟻排泄物及白蟻分泌的唾液粘合而成的蜂窩狀或片狀的結構。蟻巢常見為橢圓形,但往往因受環境條件限制可能出現各種不規則的形狀:木墻裙內的蟻巢通常為長扁形;木天花上方的蟻巢似酥皮面包狀;在下水溝蓋下方的蟻巢為蜂巢狀;樹基部的蟻巢大多為欖核形。幼年蟻巢,巢體秀小,甚至無巢,當年分飛脫翅配對的雌雄繁殖蟻只在一個小洞穴內生活,卵及若蟻不多,未形成巢。2-3年的幼齡屬體,通常能看到由白蟻的排泄物積聚成類似蟻巢的物體,卵及若蟻較多。隨后,白蟻通過覓食活動尋找適合營巢的地方建立居所。通常臺灣乳白蟻成年巢的直徑約為30-40CM,大的可達1M以上,有主、副巢之分,一個主巢有時可分出多個副巢。主、副巢之間的白蟻經常來回走動。白蟻的主巢與副巢是可轉換的,白蟻在覓食與活動過程中,發現一副巢對其群體的發展更有利,便會將副巢轉為主巢,而放棄原來的主巢。臺灣乳白蟻的蟻巢以木質纖維為主,其吸水性能良好,經曬干后可燃燒。
白蟻主巢與副巢的主要區別是,主巢內有蟻王、蟻后及其居信的“王宮”,蟻后也在此產卵,“王宮”由較堅硬的泥質做成,近半月形,周邊有孔口便于白蟻出入;主巢內有蟻卵及若蟻。副巢無“王宮”,如由主巢轉為副巢者,“王宮”被廢棄;無蟻卵和若蟻。
蟻巢是白蟻的大本營,其活動通常以巢為中心,找到了蟻巢就能殺滅白蟻,這是白蟻防治研究者的共識。幼年蟻巢的白蟻活動范圍很窄,而成年蟻巢可到離巢100多米的地方活動覓食,因此,“有白蟻的地方不一定是蟻巢,但有蟻必有巢”。由于現場的情況千差萬別,必須認真、細致的尋找才能發現蟻巢,在室外樹木營巢的白蟻可到室內覓食;在室內的白蟻又可到樓上覓食;其它樓層各戶之間,若某信戶發現白蟻,相鄰上下、左右、前后的住戶都可能遭受白蟻的侵害,白蟻的活動與覓食是無邊界的。白蟻的活動雖然是隱蔽的,但其取食、活動、繁衍等一系列行為也會暴露出某些特征,因此,可根據臺灣乳白蟻巢位的外露特征可找到蟻巢。